summaryrefslogtreecommitdiff
path: root/Master/texmf-dist/doc/latex/lshort-chinese/src/chap.02.text.tex
blob: 55b43be44ca24f02a42a437e8bcb1d44420fc9f6 (pla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chapter{用 \LaTeX\ 排版文字}\label{chap:text}
\addtocontents{los}{\protect\addvspace{10pt}}

\begin{intro}
文字是排版的基础。在介绍 \LaTeX\ 支持的各种文档元素之前,首先应当了解一下如何在 \LaTeX\ 源代码中输入并排版文字,
尤其是(西文中的)标点符号、连字符、重音等一些细节。

本文的开头首先介绍了中文的支持方式。随着 \LaTeX\ 和底层 \TeX\ 引擎的发展,旧方式(CCT、CJK 等)日渐退出舞台,
xelatex 编译命令配合 \cls{xeCJK} 或 \cls{ctex} 宏包的方式成为主流。
\end{intro}

\section{语言文字和编码}\label{sec:encoding}

\pinyinindex{bianma}{编码}
\LaTeX\ 源代码为文本文件,而文本文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性质是它的编码。在此用尽量短的篇幅介绍一下。

\subsection{ASCII 编码}\label{subsec:ascii}

\index{bianma@编码!ASCII}
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每个字节为八位(8-bit),范围用十六进制写作 0x00-0xFF。
ASCII (美国通用信息交换码)使用 0x00-0x7F 对文字编码,也就是 7-bit,能够表示 QWERTY 键盘上能够输入的拉丁字母、数字和符号。

由于 \TeX\ 最初面向英语文档的排版,ASCII 编码完全够用,而早期版本的 \TeX\ 也只支持 7-bit 和 ASCII。
要排版西欧语系中带重音的字符,就必须用到后文所叙述的重音命令,如 M\"obius 必须输入 \texttt{M\char`\\"obius}。

\subsection{扩展编码}\label{subsec:ext-encoding}

在 ASCII 之后,各种语言文字都发展了自己的编码,比如西欧语言的 Latin-1,日本的 Shift-JIS,中国大陆的 GB2312-80 和 GBK 等。
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向下兼容 ASCII,因此无论是在哪种编码下,\TeX\ 以及 \LaTeX\ 的命令和符号都能用。

\index{bianma@编码!Latin-1}
\pkgindex{inputenc}
\TeX\ 从 3.0 版开始支持 8-bit,能够处理源代码里编码处于 0x80-0xFF 范围的字符。
西欧(拉丁字母)、俄语系(西里尔字母)等语言的编码方案刚好能够利用 0x80-0xFF 这个范围,处理起来较为方便。
\texttt{latex} 命令及 \texttt{pdflatex} 命令下,这些编码的处理由 \pkg{inputenc} 宏包支持。
比如将源代码保存为 Latin-1 编码,并在导言区调用宏包:
\begin{verbatim}
\usepackage[latin1]{inputenc}
\end{verbatim}
接下来,M\"obius 就直接可以通过(用适当输入法)输入 \texttt{M\"obius} 得到了。

\index{bianma@编码!GBK}
GBK 等编码是多字节编码,ASCII 字符为一个字节,汉字等非 ASCII 字符为两个字节,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宏包进行较为复杂的判断和处理。
\pkg{CJK} 宏包就是用于处理中、日、韩等多字节编码的语言文字的宏包。但 \pkg{CJK} 宏包的使用非常不方便,笔者不再推荐直接使用。

\subsection{UTF-8 编码}\label{subsec:utf8}

\index{bianma@编码!UTF-8}
Unicode 是一个多国字符的集合,覆盖了几乎全球范围内的语言文字。UTF-8 是 Unicode 的一套编码方案,
一个字符可以由一个到四个字节编码,其中单字节字符兼容 ASCII 编码。

\pkgindex{inputenc}
\texttt{latex} 命令及 \texttt{pdflatex} 命令下可以使用 \pkg{inputenc} 宏包支持 UTF-8 编码:
\begin{verbatim}
\usepackage[utf8]{inputenc}
\end{verbatim}

\texttt{xelatex} 和 \texttt{lualatex} 命令原生支持 UTF-8 编码,而且也\textbf{不适用 \pkg{inputenc} 宏包}。将 \texttt{.tex} 源代码保存为 UTF-8 编码,
并借助 \pkg{fontspec} 宏包(见 \ref{subsec:fontspec} 小节)调用适当的字体,就可以在源代码中输入任意语言的文字。
但各个语言(印地语、阿拉伯语等)的特殊排版要求需要更多的宏包支持,如 \pkg{babel}、 \pkg{polyglossia} 等。

\section{排版中文}\label{sec:chinese}

\subsection{\pkg{xeCJK} 宏包}\label{subsec:xeCJK}

用 \LaTeX\ 排版中文的一大难题是中文字体的处理。\TeX\ 使用的字体格式仅支持不超过 256 个字符,
旧式的中文排版方案如 \pkg{CJK} 宏包往往需要复杂的预处理,将中文字体拆分成数百个小字体,非常麻烦%
\footnote{现在的 \texttt{pdflatex} 以及 \texttt{latex} + \texttt{dvipdfmx} 命令通过字体映射的方式支持直接使用中文字体,不需要经过预处理,
但仍然是不方便新手操作的。}。

\index{xelatex@\texttt{xelatex} 命令}
\pkgindex{xeCJK}
\texttt{xelatex} 命令支持直接使用系统安装的 TrueType (\texttt{.ttf}) / OpenType (\texttt{.otf}) 等格式的字体,加上对 UTF-8 编码的原生支持,
免去了预处理字体的麻烦。在此基础上的 \pkg{xeCJK} 宏包更进一步完善了排版中文的一些细节,比如中英文之间插入空隙、
中文行尾的回车不引入空格、标点符号不出现在行首,等等。

\pkg{xeCJK} 宏包支持用简单的命令配置中文字体。举一个在 Windows 下使用 \pkg{xeCJK} 的例子(设置字体的命令详见 \ref{subsec:CJKfont} 小节),
源代码须保存为 UTF-8 编码,并使用 \texttt{xelatex} 命令编译:
\begin{verbatim}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xeCJK}
\setCJKmainfont{SimSun}
\begin{document}
中文\LaTeX{}排版。
\end{document}
\end{verbatim}

\subsection{\pkg{ctex} 宏包和文档类}\label{subsec:ctex}

\pkgindex{ctex}
\clsindex{ctexart,ctexbook,ctexrep}
\pkg{ctex} 宏包和文档类是对 \pkg{CJK} 和 \pkg{xeCJK} 等宏包的进一步封装。\pkg{ctex} 文档类包括
\cls{ctexart} / \cls{ctexrep} / \cls{ctexbook},是对 \LaTeX\ 的三个标准文档类的封装,对 \LaTeX\ 的排版样式做了许多调整,
以切合中文排版风格。最新版本的 \pkg{ctex} 宏包/文档类甚至能够根据操作系统自动配置字体。比如上述例子可进一步简化为:
\begin{verbatim}
\documentclass{ctexart}
\begin{document}
中文\LaTeX{}排版。
\end{document}
\end{verbatim}

虽然 \pkg{ctex} 宏包和文档类保留了对 GBK 编码以及 \texttt{latex} + \texttt{dvipdfmx}、\texttt{pdflatex} 等旧的编译命令的支持,
笔者建议在使用 \pkg{ctex} 宏包和文档类时总是将源代码保存为 UTF-8 编码,用 \texttt{xelatex} 命令编译。

\section{\LaTeX\ 中的字符}\label{sec:text-symbols}

\subsection{空格和分段}\label{subsec:spaces}

\LaTeX\ 源代码中,空格键和 Tab 键输入的空白字符视为“空格”。
连续的若干个空白字符视为一个空格。一行开头的空格忽略不计。

\cmdindex{par}
行末的回车视为一个空格;但连续两个回车,也就是空行,会将文字分段。多个空行被视为一个空行。
也可以在行末使用 \cmd{par} 命令分段。
\begin{example}
Several spaces     equal one.
  Front spaces are ignored.

An empty line starts a new
paragraph.\par
A \verb|\par| command also
starts a new line.
\end{example}

\subsection{注释}\label{subsec:comments}

\index{^^e@\texttt\% (\textit{注释})}
\LaTeX\ 用 \texttt\% 字符作为注释。在这个字符之后直到行末,所有的字符都被忽略,
行末的回车也不引入空格。
\begin{example}
This is an % short comment
% ---
% Long and organized
% comments
% ---
example: Comments do not bre%
ak a word.
\end{example}

\subsection{特殊字符}\label{subsec:special-chars}

以下字符在 \LaTeX\ 里有特殊用途,如 \texttt\% 表示注释, \texttt\$、\texttt\textasciicircum 、\texttt\_ 等用于排版数学公式,
\texttt\& 用于排版表格,等等。直接输入这些字符得不到对应的符号,还往往会出错:
\begin{verbatim}
# $ % & { } _ ^ ~ \
\end{verbatim}

如果想要输入以上符号,需要使用以下带反斜线的形式输入:
\begin{example}
\# \$ \% \& \{ \} \_
\^{} \~{} \textbackslash
\end{example}

事实上这些带反斜线的形式就是 \LaTeX\ 命令。\cmd{\textasciicircum} 和 \cmd{\textasciitilde}
两个命令是需要带参数的,如果不加一对花括号(空参数),就将后面的字符作为参数,形成重音效果(详见 \ref{subsec:accents} 节)。
\crcmd\ 被直接定义成了手动换行的命令,输入反斜杠就只好用 \cmd{text\-back\-slash}。

\subsection{连字}\label{subsec:ligatures}

西文排版中经常会出现连字(Ligatures),常见的有 ff / fi / fl / ffi / ffl{}。
\begin{example}
It's difficult to find \ldots .\\
It's dif{}f{}icult to f{}ind \ldots .
\end{example}

\subsection{标点符号}\label{subsec:punct}

中文的标点符号(绝大多数为非 ASCII 字符)使用中文输入法输入即可,一般不需要过多留意。
而在英文标点符号上,有许多需要留意的地方。

\subsubsection{引号}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前引号} `)}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后引号} ')}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前双引号} ``)}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后双引号} '')}
\LaTeX\ 的单引号 ` ' 用 \texttt` 和 \texttt' 输入;双引号 `` '' 用 \verb|``| 和 \verb|''| 输入
(虽然 \texttt" 也能表示双引号,但没有合适的单个符号用来表示前双引号,所以不常用在正文)。
\begin{example}
``Please press the `x' key.''
\end{example}

\subsubsection{连字号和破折号}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连字号} -)}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短破折号} --)}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protect\verb+---+ (\textit{长破折号} ---)}
\LaTeX\ 中有三种长度的“横线”可用:连字号(hyphen)、短破折号(en-dash)和长破折号(em-dash)。
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用途:连字号 - 用来组成复合词;短破折号 -- 用来连接数字表示范围;长破折号 --- 用来连接单词,与中文语境中的破折号用法类似。
\begin{example}
daughter-in-law, X-rated\\
pages 13--67\\
yes---or no?
\end{example}

\subsubsection{省略号}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ldots@\cmd{ldots} (\textit{省略号} \ldots)}
\index{biaodianfuhao@标点符号!dots@\cmd{dots} (\textit{省略号} \dots)|see{\cmd{ldots}}}
\LaTeX\ 提供了命令 \cmd{ldots} 来生成省略号,相对于直接输入三个点的方式更为合理。
\cmd{ldots} 和 \cmd{dots} 是两个等效的命令。
\begin{example}
one, two, three, \ldots one hundred.
\end{example}

\subsubsection{波浪号}

我们在 \ref{subsec:special-chars} 小节中了解了 \cmd{\textasciitilde} 命令,它可以用来输入波浪号,
但位置靠顶端(\cmd{\textasciitilde} 命令主要用作重音,参考下一小节)。西文中较少将波浪号作为标点符号使用,通常使用中文的全角波浪号(~)。

\subsection{特殊西文符号与重音}\label{subsec:accents}

\pinyinindex{zhongyin}{重音}
\LaTeX\ 支持用命令输入各种西欧语言的特殊符号和重音:
\begin{example}
H\^otel, na\"\i ve, \'el\`eve,\\
sm\o rrebr\o d, !`Se\ norita!,\\
Sch\"onbrunner Schlo\ss{}
Stra\ss e
\end{example}

更多可用的符号和重音见表 \ref{tbl:accents}。注意与 \ref{subsec:math-accents} 小节的数学重音区分开来。

\def\TSYM #1{#1       & \texttt{\string#1}}
\def\TACC #1#2{#1{#2} & \texttt{\string#1#2}}       % accents using a control character
\def\TTACC #1#2{#1{#2} & \texttt{\string#1 #2}}     % accents using a control word
\def\WTACC #1#2{#1{#2} & \texttt{\string#1\{#2\}}}  % multi-letter accents
\begin{table}[htp]
\centering
\caption{\LaTeX\ 文本中的重音和特殊字符。} \label{tbl:accents}
\begin{tabular}{*4{cl}}
 \hline
 \TACC{\`}{o} & \TACC{\'}{o} & \TACC{\^}{o} & \TACC{\~}{o} \\
 \TACC{\=}{o} & \TACC{\.}{o} & \TACC{\"}{o} & \TTACC{\r}{o}\\
 \TTACC{\u}{o} & \TTACC{\v}{o} & \TTACC{\H}{o} & \TTACC{\c}{o} \\
 \TTACC{\d}{o} & \TTACC{\b}{o} & \WTACC{\t}{oo} \\[6pt]
 \TSYM{\oe} & \TSYM{\OE} & \TSYM{\ae} & \TSYM{\AE} \\
 \TSYM{\aa} & \TSYM{\AA} & \TSYM{\ss} \\[6pt]
 \TSYM{\o}  & \TSYM{\O}  & \TSYM{\l} & \TSYM{\L} \\
 \TSYM{\i}  & \TSYM{\j}  & !` & \verb|!`| & ?` & \verb|?`| \\
 \hline
\end{tabular}
\begin{quote}\footnotesize%
前四行实际上都是带一个参数的命令。\cmd{\textasciicircum}\texttt{o} 也可以写作
\cmd{\textasciicircum}\marg*{o},以此类推。
\end{quote}
\end{table}

\subsection{其它符号}\label{subsec:text-misc}

\symindex{dag,ddag,P,S,copyright,pounds}
\symindex{textasteriskcentered,textperiodcentered,textbullet,textregistered,texttrademark}
\LaTeX\ 预定义了其它一些文本模式的符号,部分符号可参考表 \ref{tbl:general-syms}。
\begin{example}
\P{} \S{} \dag{} \ddag{}
\copyright{} \pounds{}

\textasteriskcentered
\textperiodcentered
\textbullet

\textregistered{} \texttrademark
\end{example}

更多的符号多由特定的宏包支持。参考文献 \cite{symbols} 搜集了所有在 \TeX\ 发行版中可用的符号,使用时要留意每个符号所依赖的宏包。

\subsection{\LaTeX\ 标志}\label{subsec:latex-mark}

\cmdindex{TeX,LaTeX,LaTeXe}
我们见到的所有错落有致的 \LaTeX\ 标志都是由以下命令输入的:
\begin{center}
\begin{tabular}{*{2}{l}}
 \hline
 \TeX & \cmd{TeX} \\
 \LaTeX & \cmd{LaTeX} \\
 \LaTeXe & \cmd{LaTeXe} \\
 \hline
\end{tabular}
\end{center}

\section{文字强调}\label{sec:emph}

强调文字的方法,要么是添加下划线等装饰物,要么是改变文字的字体。

\cmdindex{underline}
\LaTeX\ 定义了 \cmd{underline} 命令用来为文字添加下划线:
\begin{example}
An \underline{underlined} text.
\end{example}

\pkgindex{ulem}
\cmdindex[ulem]{uline}
\cmd{underline} 命令生成下划线的样式比较机械,不同的单词可能生成高低各异的下划线,并且无法换行。
\pkg{ulem} 宏包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提供的 \cmd{uline} 命令能够轻松生成自动换行的下划线:
\begin{example}
An example of \uline{some
long and underlined words.}
\end{example}

\cmdindex{emph}
\cmd{emph} 命令用来将文字变为斜体以示强调。如果在本身已经用 \cmd{emph} 命令强调的文字内部嵌套使用 \cmd{emph} 命令,
内部则使用直立体文字:
\begin{example}
Some \emph{emphasized words,
including \emph{double-emphasized}
words}, are shown here.
\end{example}

如果需要用其它字体表示强调,可参考后文的 \ref{subsec:fontshape} 小节。

\section{断行和断页}\label{sec:break}

\LaTeX\ 将文字段落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断行,尽可能做到每行的宽度一致,并且单词间距匀称。
文字段落和公式、图表等内容从上到下顺序排布,并在合适的位置断页,分割成匀称的页面。
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无需自己操心断行和断页。但偶尔会遇到需要手工调整的地方。

\subsection{单词间距和断行}\label{subsec:interword}

在西文排版实践中,断行的位置尽可能选取在两个单词之间,也就是用户在源文件中输入的“空格”%
\footnote{中文排版实现汉字间断行,则需要宏包(如 \pkg{xeCJK} 等)或排版引擎(如 upLaTeX)的支持。}。
这个“空格”通常生成一个间距,它会根据行宽和上下文自动调整,文字密一些的地方,单词间距就略窄,反之略宽。

\index{~@\texttt\textasciitilde\ (\textit{不断行空格})}
我们可以使用字符 \texttt\textasciitilde 在合适的位置插入一个不会断行的空格(高德纳称之为 tie,“带子”),
通常用在英文人名、图表名称等场景:
\begin{example}
Fig.~2a \\
Donale~E. Knuth
\end{example}

\subsection{手动断行和断页}\label{subsec:manual-break}

\index{\@\crcmd\ (\textit{换行})} \cmdindex{newline}
如果我们确实需要手动断行,可使用如下命令:
\begin{command}
\crcmd \oarg{length} \\
\cmd{newline}
\end{command}

它们有两点区别:一是 \crcmd\ 可以带可选参数 \Arg{length},用于在换行处向下增加垂直间距(见 \ref{subsec:vspace} 小节),
而 \cmd{newline} 不带可选参数;二是 \crcmd\ 也在表格、公式等地方用于分行,而 \cmd{newline} 只用于文本段落中。

\cmdindex{newpage,clearpage}
断页的命令有两个:
\begin{command}
\cmd{newpage}  \quad  or \quad \cmd{clearpage}
\end{command}

通常情况下两个命令都能起到另起一页的作用,但有一些区别:一是在双栏排版中 \cmd{newpage} 只起到另起一栏的作用;二是涉及到浮动体的排版上行为不同。
后文的 \ref{sec:float} 节以及 \ref{subsec:columns} 小节会更详细地介绍相关内容。

\cmdindex{linebreak,nolinebreak}
有时候我们不满足于 \LaTeX\ 默认的断行和断页位置,需要进行微调,就要用以下命令告诉 \LaTeX\ 哪些地方适合断页,哪些地方不适合:
\begin{command}
\cmd{linebreak}\oarg{n} \quad \cmd{nolinebreak}\oarg{n} \\
\cmd{pagebreak}\oarg{n} \quad \cmd{nopagebreak}\oarg{n}
\end{command}

以上命令都带一个可选参数,用数字 \Arg{n} 代表适合/不适合的程度,取值范围为 0-4,不带可选参数时,缺省为 4。
比如 \cmd{linebreak}\texttt{[3]} 意味着此处在断行时优先考虑;\cmd{nopagebreak} 或 \cmd{nopagebreak}\texttt{[4]}
意味着禁止在此处断页。

以上命令适合给出优先考虑断行断页/禁止断行断页的位置,但不适合直接拿来断行或断页,使用 \cmd{newline} 或 \cmd{newpage} 等是更好的选择%
\footnote{\cmd{newline} 和 \cmd{newpage} 会在断行/断页位置正确添加空白,但 \cmd{linebreak} 和 \cmd{pagebreak} 不能,
它们的强行断行/断页会导致 \LaTeX\ 报 \texttt{Underfull \cmd{hbox}} 等警告。}。

\subsection{断词}\label{subsec:hyphen}

如果 \LaTeX\ 遇到了很长的英文单词,仅在单词之间的位置断行无法生成宽度匀称的行时,就要考虑从单词中间断开。
对于绝大部分单词,\LaTeX\ 能够找到合适的断词位置,在断开的行尾加上连字符 \char\hyphenchar\font 。

\index{-@\cmd{-} (\textit{断词})}
如果一些单词没能自动断词,我们可以在单词内手动使用 \cmd{-} 命令指定断词的位置:
\begin{example}
I think this is: su\-per\-cal\-%
i\-frag\-i\-lis\-tic\-ex\-pi\-%
al\-i\-do\-cious.
\end{example}

\endinput